当前位置: 中视快报网> 中视快报> 正文

易家湾老街与洪水和谐相处

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n)中视新闻

 湘江顺流而下,在易家湾老街处有一个大湾。这里没有惊涛骇浪的壮阔,却有着与洪水温柔相伴的独特生存故事。千百年来,易家湾老街人在这片水域繁衍生息,将洪水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创造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

 一、择水而居的智慧

 易家湾老街的先辈们个个深谙水性,他们选择在湘江大湾处居住,既得水利之便,又避水患之害。街道依南北地势而建,象一条伏卧在湘江边长龙。房屋依街道两旁东西而立,有石湾、万寿宫、人和、瑞形、戏厂五个码头,形成天然的排水系统和水运通道。这种因地制宜的选址智慧,也是东抱池子塘西靠湘江,水旺生财,风水藏风聚气独特地势,商贾云集,经贸拓展集市。体现了易家湾老街先辈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老街的建筑更是独具匠心。房屋采用木架两层楼式结构,户连户、屋连屋,下层前面是门面,后面住房,楼上防洪和储藏,都有前后门,可通风防潮,又是防火通道。建筑材料多选用耐水性能良好的杉木,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够抵御水浸。这些建筑细节无不彰显着易家湾老街人与水共处的智慧。

 易家湾老街的居民世代相传着观水识天的本领。他们通过观察水色、水流的变化,以及浮飘物和黄色的泡沫,就能预判天气和洪水情况。黄浊洪水,熟知衡阳、永州发水,洪水会大,必须谨慎。碧蓝清水,西水所衬上来的水,不会太大。“涨水不怕火烧天,退水不怕连夜雨",织壁墙上的浸水印(扯潮),代表着洪水止步了。这种经验积累的生存智慧,使他们在洪水面前从容不迫。

 二、与水共舞的生活

 在易家湾老街,洪水不是灾难,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年汛期,小孩见涨水了,个个高兴得跳了起来,喊:涨大水啦!涨大水啦,大人们相互转告:来水了!来水了!虽然没有敲锣打鼓放鞭炮,都有着不同的喜悦心情。在外面工作的家人们肯定会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因此,洪水来了,也是老街家人们团聚的日子。多少情侣,夕阳西下,成双成对划着小船,在水中戏水细语,无不惬意。大家都盼着洪水来临。居民们会从容地提前将贵重物品搬至高处或楼上,然后在临水的街道上架设木排、小木船、扮桶、木板,形成"水上街市"。商贩们划着小船穿梭其间,古代的老街夜间马灯、煤油灯、桐油灯、火把,现代的夜间,家家电灯,路灯、手电,照明如同白昼,叫卖声、欢笑声交织,构成独特的汛期生活图景和江南水乡的图画。

 老街的经济活动也与水息息相关。古代的老街商贾云集,是潇湘八景之一《山市晴岚》的集市,闻名于三湘大地。渔民们利用洪水带来的丰富鱼获,发展出独特的捕捞技艺。商人们则借助汛期水运之便,将本地特产运往各地。洪水退去后,家家户户全部清扫淤泥,一年来的卫生死角,用水冲洗干净,家家户户焕然一新。留下的肥沃淤泥,更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天然肥料和烧砖制瓦的独特优质原材料。

 易家湾老街的民俗文化深深打上了水文化的烙印。每年端午节,这里都会举行别具特色的"水上龙舟赛",创造了独特龙文化,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对水神的祭祀。这些传统习俗,体现了易家湾老街人对水的敬畏与感恩。

 三、和谐共存的启示

 易家湾老街人与洪水的关系,展现了一种相互独特的灵性,息息相通。千百年来,穷山恶水在易家湾老街根本不复存生。洪水来时,有的象角斗的勇士,来势汹汹,来到了老街,也不兴风作浪,象路过客人,品几盏酒,喝几杯茶。有的象温柔的小脚女人,悄悄的,稍歇两三日,又悄悄地离开,没有给易家湾老街带来任危害。易家湾老街人们不是试图征服自然,而是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智慧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我们常常过分强调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忽视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易家湾老街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完全可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适应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易家湾老街的生存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学习这种与自然和解的智慧,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易家湾老街的故事,是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在这里,洪水不再是可怕的灾难,而是生命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生存智慧,不仅承载着易家湾老街的历史记忆,更为人类应对环境挑战提供了宝贵启示。易家湾老街的智慧提醒我们:只有学会与自然和解,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宋定波、王佑琦)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中视快报  文旅新闻  综合新闻 健康新闻 中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