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c)中视新闻
上海等地的政策变动是强制刷脸引发隐私争议的一个重要节点。2023年,上海市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发文强调,严禁对已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旅客进行强制刷脸核验,严禁发生不刷脸不能入住的问题。只有在旅客没带身份证的情况下,征求旅客同意后,才能进行人脸识别。这一规定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赞赏,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强制刷脸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且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1]()]。类似地,广州市、杭州市等地方也相继跟进,禁止强制刷脸的行为[[1]()]。
在技术层面上,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有研究指出,人脸识别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甚至对个人造成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10]()]。因此,加强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监管极其重要。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对面部特征信息的个人数据保护还停留在初步阶段,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监管存在一定的法律真空[[10]()]。
涉及到人脸识别或者个人信息保护时,往往会提及隐私权。在法律层面,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有关联但也有明确区隔。《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有不同法条分别明确,其中第1034条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1]()]。人的脸部信息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所述的敏感个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1]()]。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边界也是一个引发争议的话题。一些城市和地区开始考虑对人脸识别技术实施限制,例如波特兰市考虑对人脸识别系统实施一项禁令,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知情权和公民权利[[4]()]。此外,美国国土安全部计划于2020年7月发布新条例,强制要求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所有人在出入境时进行人脸识别检查,这引发了公众对隐私安全存隐患的担忧[[4]()]。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度提高,用户对个人信息可能泄露的担忧日益强烈。例如,“刷脸第一案”的案件反映的是用户对园方可能过度收集信息的质疑[[3]()]。南都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各个场景下,担心人脸识别泄露的受访者均超过4成;同时超过8成受访者希望系统运营者提供查询和删除渠道[[3]()]。
强制刷脸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未来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可能会更加注重用户的隐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采访团港澳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粤港澳华文媒体联合采访团成员名单
团长:
常建国(中华新闻社社长、西安市侨联副主席)
副团长:
王群(华人世界网总编辑、共工新闻社首席观察员) 黄光宇(澳门红刊杂志、出版社负责人)
成员:
梁玲(共工新闻社副社长、采访团秘书长)|蔡紫峰(资深华文媒体人)|熊宇(大众新闻报社社长)|骆闻(资深媒体人)|陈杰(共鸣新闻总编辑)|钮则坚(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许衙评(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周浩宇(中国晨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许卫平(中国文旅传媒网总编辑)|赵韦(红星网络电视台台长)|李远方(资深华文媒体人)|刘伟(中视快报网负责人)|薛迅(曙光通讯社社长)|武跃先(澳门都市报总编辑)|雷挺(大湾区经济网总编辑)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视点小U 于 2024-04-26 02:29:55发表在中视快报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中视快报网本文链接: http://www.ccutv.cn/news/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