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视快报网> 中视快报> 正文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上海靠的是这两条

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n)中视新闻

稿源:解放日报  编辑:刘伟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预计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根据工信部评估,上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指标,也已经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

看起来只是一个数字的增长,但这背后,是困扰世界近100年的难题:银行为了获利需要放贷,中小企业为了发展急需贷款,但中小企业仍然很难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双方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这一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上海正在想方设法逐步缩小。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表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责任也有力量,去把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作好。我们将持续引导推动金融机构既能做大生意,也愿做小买卖,而一些小买卖有了金融支持,最终也会变成大生意。”

苦功

“行领导说,我们现在都要做‘快递小哥’。不要等着小企业上门,要主动上门去服务。”一位沪上银行客户经理如此形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

实际上,这已经是沪上整个银行业的工作状态。上海银行黄浦支行副行长黄春飞介绍,他们的客户经理,每周至少要跑6家企业,其中必须有一家是新客户。“但大家跑企业的次数其实要远远超过这一数字。有时候你碰不到负责人,有时候可能对方也暂时没有贷款需求,需要一遍一遍反复去跑。”

下苦功,沉下去,这是上海解决普惠难题的思路之一。

普惠难做,难就难在一个“普”字。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几乎遍布各地,很多企业主,根本不清楚银行的政策和产品,有需求也不知道该找谁,或者怎么找。过去,不少银行人不愿意在这上面花力气。“因为你做100家普惠客户,从回报上来说还不如做一家大客户,而你花的力气却是几倍甚至几十倍。从风控角度而言,大客户还更安全,不容易有坏账。”上述客户经理解释。

然而面对如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这份苦功,不得不下。

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是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那句形容中小微企业的“五六七八九”(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显示出这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

另一方面,如今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一个个初创期的科技企业,都是风起于青萍之末,只有关键时刻加大扶持,才能不错过千里马。

好在,狠下苦功的上海,已经把一道多选题,摆在了缺少资金的中小微企业主面前。

他们可以扫描上海各区“千企万户大走访”的二维码,在线填写提交融资需求,很快就会有银行前来联系落实。

这个二维码背后,是上海正在推进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这一机制发动银行全面排摸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动资金精准直达小微企业。

一家一家跑,一笔一笔放。以“宇宙行”为例,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已经走访了5200户小微企业,其中4063户已获得授信支持,累计授信金额超15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120亿元。

他们也可以去到上海各区的融资服务中心,面对面沟通需求。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16+N”(16个区和N个重点产业园区)的融资服务中心体系。中心同步推进“两类模式”,一类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融资服务专窗,一类在重要产业园区开辟专属物理空间。

比如在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醒目的融资服务中心专窗,每天都有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在那里虚位以待。目前已有24家银行实施专窗轮值服务,为各类企业提供便利化的“一站式”融资服务。

他们还可以到随申办企业云APP上,寻找专属的普惠金融顾问线上咨询,并约时间请他们来企业“线下会诊”。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上海已经形成了一支总数近千人的普惠金融顾问队伍,包括44家金融机构的262名普惠金融顾问和228支专业服务团队。

顾问不仅在线上值守,还通过各区线下的服务枢纽深入企业一线,提供金融问诊、融资规划、上市辅导等金融咨询和专业服务。2024年以来,上海各区已经举办了多场普惠金融顾问融资畅通系列活动,为一大批中小微企业解决了金融难题。

显然,随着政府监管的大力引导和创新,金融机构已经狠下苦功布局普惠。只是,苦功之余,服务想要更进一步,还需要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巧劲

上海奥令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交通银行上海普陀支行客户经理刘欣晨刚一落座,就开门见山:“我们大概可以给你们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企业负责人有些意外,虽然自己确实有资金需求,但对方第一次上门拜访,自己啥也没说,就能贷款了?

这正是上海金融机构服务普惠的巧劲。

原来,交通银行最新的“科创易贷·智慧知产贷”,可以通过企业的公开数据,迅速自动匹配信贷额度。这背后的技术支撑,来自交通银行主动授信模型,模型纳入了研发水平、知识产权、人才团队、股权融资、创孵平台等科创评价因子,为企业精准画像。

奥令科聚焦低空轨道卫星领域的信号传输设计,虽然处于初创期,但已有发明公布13项,发明授权15项,所以在模型中打分很高,这才有了刘欣晨“夸下海口”的底气。

更精准,还要更及时。早在2023年,上海银行就与上海市就促中心、市担保中心联合推出了“创业担保批次贷”,白名单内企业可免去融资担保中心审核,由银行自主审批放款。当时办理时间从至少一个月缩短到2周左右,在业内已经很快。

但速度还能更快。2024年,上海银行进一步创新流程,研发线上备案新模式,实现创业担保贷款“不见面”办理,创业客户“一次办”,三方数据云端流转,纸质材料免传递,办理时间进一步缩短至最快1周。

精准和速度之外,利用财政资金,进行风险补偿和奖励,提升服务的积极性,也是对普惠金融的一种巧妙助力。

根据上海最新发布的文件,在沪银行为上海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放贷款,产生不良贷款本金净损失,可以给予55%的补偿。如贷款客户为首贷户,额外增加5%的补偿。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前补偿”试点,还可预拨不良贷款本金25%的补偿资金,待坏账核销确认净损失后再予以清算,多退少补。此外,在沪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贡献程度高的还有专属奖励,最高可以获得1200万元奖金。

有人说,普惠金融存在“不可能三角”,也就是提高规模、降低成本与风险可控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如今,上海是否能打破这一“不可能三角”还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会有越来越多中小微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受益,破茧成蝶。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张杨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中视快报  文旅新闻  综合新闻 健康新闻 中视新闻网